蘇錦樑自08年6月加入政府問責團隊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後,去年6月,他獲委任接替因健康理由而辭任的劉吳惠蘭擔任局長。「從來沒想過做政府官員,只是想影響生命,由96年開始,我便是這樣想。」 15年前之所以加入民建聯,他坦言受同業影響。
曾在加拿大任職律師的蘇錦樑,發現當地的律師對政治非常關注,「同事之間有屬不同政黨,兼且每次講起政事都會拗到火紅火綠,對於政治他們都很投入,但自己在六、七十年代的香港成長,那時的香港人對政治的興趣不大,所以可說是因為在加拿大工作時,引起了我對政治的興趣。」
此外,身為基督徒的他,回港後常想基督徒經常查經、祈禱,相對有些信仰群體積極參與社會服務,令他有所反思,「再看《雅各書》,我們不可以說經常查經的就較搞社會服務為主的更屬靈,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,尤其自己當了基督徒那麼久,對社會應該有承擔,於是 年自薦加入民建聯。」
從政是信仰的延續
他還記得加入政黨前,獲黨主席曾鈺成接見,「我當時表明不希望從政,只想集中政策研究。」所以他一直居於幕後。他更表示,最初自己還有一個想法,「在建制派的政黨,基督徒大概不會太多,應該是一個很大的工場,希望自己做一個見證,不是硬銷信仰,而是以身作則,誰知入了民建聯才知道原來黨內有很多基督徒,及後有查經班、門徒訓練班,甚至很多職員、議員都是基督徒。」這跟他最初想法不太相同。
那麼加入政黨有否掙扎?蘇局長斬釘截鐵回應沒有,「入了民建聯的路很平坦,很容易走,因為政黨資源不多,如果有人願意放時間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工作,其實是很少。」
反倒由政黨到加入政府當中卻有掙扎,「因為自己有一間律師樓,與同事的感情也非常要好,很多甚至是我親手請回來的同事,當中有很多都是基督徒,以前跟拍檔每日的例會,其實就是祈禱會,每日都是同一班弟兄姊妹一起上班,真的做到彼此相愛,我的拍檔就如親兄弟一樣,大家百分百信任,除了律師的工作,我們也願意幫助弱勢社群。」
他更憶述,「其實我第一次開記者會那天亦是歡送會,當時的我也眼紅紅,因為我跟律師樓同事之間的感情很好,但面對傳媒,要講我的國籍問題,所以形成一個對比,在一個很有愛心的環境,突然一出來便要對著一個富挑戰性的環境,相比之下我自己也有些感受。」蘇錦樑在上任副局長初期遭遇小風波,在履新前被傳媒發現,作為政治委任官員持有加拿大國籍,他為了釋除外界疑慮,最終放棄該國籍。
擔任局長後,他發覺要面對更多挑戰,「挑戰是工作的範疇很廣泛,局有很多工作要做,所以無時無刻都在想政策的事。」他謙稱,有時希望自己能夠掌握到更多有關的數據,但無奈自己沒多大記性,「尤其記人名、數據,我都是比較差。」
對於跟進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的公眾諮詢,蘇局長指在零八年諮詢期的時候聽不到很多基督徒聲音,不過他強調,在這事上,他得非常小心,「雖然自己是基督徒,但在這個崗位看這事該站在中立的位置,不能因為我是基督徒,就把自己的價值觀,強加諸於沒有相同信仰的人士身上。」
他還經常警惕自己,「局長這個位,與我個人要分開,兩者是有區別的,始終我有一日要離開這個位,不可能帶著局長的位走,所以我要知道自己只是代表這個角色去工作,不是我個人,即如做主禮嘉賓,不是我個人蘇錦樑去做,而是邀請局長去做。」他更坦言,「我份工比較容易謙卑,因為周圍的人實在太叻,這是真話,不是說笑,公務員團隊的能力真的非常之高,非常專業,所以不難謙卑下來。」
太太百分百支持
眾所周知,商經局工作繁忙,就如訪問當晚便是蘇局長在該個星期內,唯一的一晚可以跟太太一起吃飯,「對於我的工作,太太百分百支持,雖然她都有點替我擔心,因為現在的工作沒什麼時間休息,兼且富挑戰性,但大家都知道這是神的召命,要做好,所以她從來沒有埋怨。」
「任何工作,如果不是神的召命,是無意思去做,包括我現在的位。」
信主經歷奇妙安排
說到信主的經過,蘇錦樑笑說,「很細的時候已經在教會,因為自己讀北角衛理小學,而當時去佈道會可以不用做功課,所以有這個誘因,又有返主日學,那時還洗了禮,但仍未相信,而返教會時,因為自己懂得彈琴,所以被團契的人著我做詩琴,當詩琴時便開始接觸信仰,也被導師安排每星期上一次的查經班。」他不諱言,當時是糊里糊塗,自己也不知何解會上了年多的查經班,「導師都很有耐性,但自己當時只是慕道仍未相信。」
「那時對於教會的印象是那裡的人很有愛心,復活節又有紅雞蛋攞,過年過節又會派很多東西,總之教會的生活就是多姿多采,所以自己返了多年教會,爸爸也不太高興我每逢星期日飲茶時間都要上教會,很小的時候已經對基督教有興趣,但只當作一個活動,不太清楚甚麼是救恩。」
轉捩點要到加拿大的時候,「當時喜歡了一個女仔,但追不了,誰知有一次對方邀請我參加由唐崇榮主講的佈道營會,那三天都是戰戰兢兢好似入了去集訓營,晚晚聽救恩,不知是飢寒交迫,還是不夠瞓之下就信了,還在幾百人面前講見證。」他知道那次的決志是真正的信,是聖靈的感動,「營會完了之後有跟進,開始靈命的成長。」
他帶感恩地說,「神很有耐心,等了我那麼多年,由於我都是有紀律的人,所以信仰成長都比較平穩,靈修也恆常去做。」他更補充說,「當年追不了的那個女仔,直至我信了被跟進了一年多之後,神竟然讓我們走在一起,她亦成為我的太太。」神的作為很奇妙,「我當年因為追女仔而去佈道會,但祂肯定我紥了根、企得穩才把最好的東西給我。」自言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「我常說不好的開始,但卻有好的結果,神的計劃真的很奇妙。」
在神的創造裡,每個人都與別不同,召命不是個人的選擇,而是履行神給每個人在職場、家庭、教會及社會不同角色,在人生不同階段不同領域且有不同的演繹。期盼每個人都知道最有智慧的做法,是按著神的教導找回我們在神國度的位份,從而回應神的呼召活出那個位份,而非自已掌管選擇出路。
公義、謙卑和憐憫,是我們的召命人生必須持守的素質,願以共勉。(彌迦書6:8) |